返回

晚唐浮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十章 加班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唐代科考,除进士科外,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科目。

  但时局若此,很多科目已经取消了,因为压根没人考。

  「明法科,贴律令十贴,对律令墨义二十道,策试十条。」金台殿内,喝茶休息一轮后,陈诚继续说道:「然应考者寥寥,三年仅取两士,陛下欲罢此科耶?」wap.x33xs.com

  明法科,就是法学考生的考试,考的是《大夏律》,外加《建极礼》两本书。

  《大夏律》是包罗万象的法律,承自唐律。而唐律其实也是自隋律修修改改而来,隋又······反正大家都是抄,改一改前朝的就能用了。

  《建极礼》这本律令书是《大夏律》的补充,花费六年时间编纂而成。而此律成书后,建极七年便恢复了明法科的考试,至今已有三年。

  仔细找的话,这本书有《大唐开元礼》的影子。

  古来仪典,以《仪礼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为根本。两晋南北朝时,又修五礼(吉、凶、嘉、宾、军),礼制日趋完善。

  至隋,又有《开皇礼》,唐有《贞观礼》、《显庆礼》、《开元礼》。每一代都有改进,尤以《开元礼》相对改动最大。

  开元十四年,通事舍人王岳(yn)奏:「请改撰《礼记》,削去旧文,而以今事编之。」

  意思就是《礼记》里写的东西,已经不太符合如今的社会风气、价值观、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水平了,要改。

  这个建议遭到了宰相张说的反对,他认为「历代不刊之典,今去圣久远,恐难改易。」

  张说认为如今离《礼记》的时代过去太久远了,天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,如果要改的话,恐怕整本书都要改,那还不如扔掉《礼记》算了。

  他建议在《贞观礼》、《显庆礼》的基础上加以改动,这两本书比起《礼记》已经有一定的变化了,再改一改,社会也更容易接受。

  于是,最终定下的就是这种「折衷」的做法。但《开元礼》依旧是自周礼以来的集大成者,大体适应了唐时的生产力水平,对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做出了切合实际的规范—整体还是比较宽松的,该玩玩,该跳舞跳舞,该做生意做生意。

  明法科学生的考试,涉及到仪典律令的,也以《开元礼》为准,不管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《礼记》是什么样的了。

 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。法律、仪典本来就该与时俱进,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力,《礼记》都特么过去千年了,你还抱着这本书不放,有什么意义?

  唐人还是很能想得开的,汉时能成《礼记》,服务于当时的社会,我就不能新编一本,服务于此时的社会吗?

  「明法科不能罢废,也不能降低难度。」邵树德说道。总计40道题目,10道帖经,即默写填空出法律条文。

  20条律令墨义,其实是让你阐述对律令条文的理解,有点司法解释的味道。

  10条策论,这个就是出题了,比如你认为法律条文有没有不合理的,有没有需要改进的,有时甚至出应用题,让你应用法律条文来断案。

  「臣遵旨。」陈诚应道。

  「明法科非常重要,朕将来说不定还要新编纂一些细分的律令。」邵树德说道:「此科考试,宁缺毋滥。三年取两士又如何?对了,这两人现在何处?」

  「一为御史台录事,一为监察御史。」陈诚回道。「可以了。」邵树德点头道。

  无论是录事还是监察御史,都是八九品的小官,但权力不小。御史台本身是监察机构。

  录事在御史台从事文书工作。

  监察御史共有十人,「掌分察百僚,巡按郡县,糺视刑狱,肃整朝仪。」各有各的分管业务,权力还是

  比较大的。

  这一条过后,君臣数人又谈起了三史科。

  三史即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东观汉记》这三本史书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因为种种原因,散佚很多,不太适合作为教材了,于是《后汉书》取而代之。也就是说现在三史科考题皆出自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。

  唐中宗那会,因为杀青了一大批史书,如《晋书》、南北朝史书等,建议加入考试范围。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,认为「大抵作者,自魏已前,多效「三史',从晋已降,喜学五经。」

  也就是说,写历史的人不太行了,已经不是社会顶级学者。后来那些史书,除个别外,「文浅而易摸」,不如三史水平高。

  唐人认为,
第七十章 加班!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